空中救護

空中救護定義

       空中救護(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簡稱HEMS,也稱為直升機緊急醫療服務,是指經過專業醫療改裝后專門用于承運病情危重和受傷嚴重的病患的飛行器??罩芯茸o車也被視為一個空中的搶救室或是飛行中的重癥監護室,因此也常被稱為空中ICU。(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縮寫,意為重癥加強護理病房。)

       空中救護車主要是用來在緊急情況下轉運那些因地面急救車不能及時和安全運送的危重病患和地面急救車無法完成的醫療運送,以及轉運那些因受當地醫療條件限制,醫院或診所(醫療機構)無法繼續治療或完全治愈的病患。同時,空中救護車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不僅可以進行地區性的轉運,而且可以進行國際間的空中醫療救護轉運。

空中救護運營模式

       空中救護從運營模式上來看,以歐洲為例,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以政府為依托的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民事警察擔負起了大部分急救任務,資金主要來自地方政府。

       另外一種是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等國的大規模民間醫療救援組織,比如德國的全國汽車聯合會開展的空中救援可以支持全德國所有地區,而每個汽車駕駛者只需要每年繳納一定的會費即可享受這項服務,同時該項目享有大型基金會的資助。

        ADAC(Allgemeiner Deutscher Automobil-Club e.V.)是全德汽車俱樂部的簡稱,公司1903年5月24日成立于斯圖加特,1905年在慕尼黑以協會的形式注冊,最初是一家摩托車俱樂部,1911年改為現在的名稱,目前是歐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汽車俱樂部,截止到2010年6月會員達到170萬。在1970年德國開始建立民用的空中醫療救護服務體系后,該機構隨即于1973年便建立了自己的空中醫療救護服務部門,目前ADAC的空中醫療救護部門擁有27基地,運行44架救援直升機,可以在15分鐘內到達事發地點救治病患,還同時運行有8架固定翼的空中救護車,主要為其會員提供長程的醫療救護服務,主要機型為Donir 328-300,King Air A350 , Learjet,各類專職醫生46名,同時會有300名兼職醫生的支持,自1975年成立以來,ADAC已經累計轉運病患24萬人次;現在ADAC每年接警病患超過47000人,每年實際轉運病患達到16000人次。

       REGA (Swiss Aerial Rescue Guard)1952年4月27日,Dr.Rudolf Bucher建立了瑞士空中救援服務,是隸屬于瑞士紅十字會的企業會員。運行19架救援直升機和3架大型固定翼噴氣空中救護車,會員數目達到200萬人,每年執行空中醫療運送1.2萬人次,年營收可達1.4億美金。

       在西方發達國家,空中醫療救護服務從無到有歷經了近百年的發展,而其中民用空中醫療救護服務也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從最初僅僅是出于運送那些需要救治的邊遠地區的病患到為發達地區的病患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空中醫療救護的理念無疑被證明是成功的,不僅可以給病患及時的救治,為病患帶來生存的希望,同時自身也在不斷發展中逐步完善,并已發展成為具有廣泛需求的產業。僅以總人口3億多的美國為例,經營空中醫療救護飛行的公司就超過100家,用于空中醫療救護服務的醫療專機近1000架,平均每30萬人就擁有一架急救飛機進行空中醫療急救服務。

       從西方發達國家空中救護發展情況來看,空中醫療救護的費用解決主要有兩種方式:

       1、 按次收費(Fee-for-Service)   由于空中醫療救護服務的單次服務費用通常比較昂貴,同時提供空中醫療救護服務的提供商多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航空公司,醫院和急救提供商,因而,這些機構在提供空中醫療救護服務時,通常會根據所定制的服務進行收費。

       然而,由于西方國家有完善的保險保障,盡管每次使用空中醫療救護的費用昂貴,但費用的支付通常會由病患的保險公司結算。

       2、會員制收費(Membership)   雖然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通常有針對空中醫療服務的保障,但有鑒于空中醫療救護服務的費用高昂,保險公司在為被保險人提供空中醫療救護服務時通常會有比較嚴格的病情限制和理賠審核,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空中醫療救護服務實施。為了能夠提供更為多元化的服務和費用解決方式,會員制的服務被引入了空中醫療救護產業,只要會員每年繳付一定金額的會費,便可免費享受一次空中醫療救護服務,而相比較含有空中醫療救護服務的保險產品,會員制的產品對于病患的病情沒有嚴格的限制,會員在住院后便可申請空中醫療救護服務。

空中救護任務模式

       空中救護按照任務模式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任務是緊急救護,第二類是有計劃的轉院或運送人體器官。

       第一類任務比較講求實效性,如發生嚴重的事故時,需要救援人員和設備第一時間(黃金一小時原則)到達現場,故多采用直升機來進行該類任務。直升機具有可以隨時起飛、可以直接降落在事故現場,并可直達醫院的樓頂停機坪的特點,最節省時間。

       在醫療急救中,病人或傷員搶救有"黃金1小時"之說,即在1小時內得到有效的醫學救護措施,死亡率可以降低25%。救護飛機配備有遠比常規救護車齊全的救護診療設備,速度效率遠超常規的陸路、水路運輸。

       第二類任務如果對時間要求較高,而路途又可以控制在兩個小時左右時,也通常采用直升機進行。如果是長途轉院,那通常使用經過改裝的固定翼飛機來執行,但這需要來往機場的救護車(甚至是直升機)來進行銜接。

       根據統計,合理的使用一架醫療急救直升機可以達到十幾部救護車的功效,同時節約了時間和大批的隨車醫護人員,是非常高效的急救手段。直升機帶給病患的振動和加速度感都很微小,病患在直升機上所感受的舒適程度遠遠高于最先進的救護車。能在國內探索出一條適合于中國特色的空中醫療急救模式,必將長期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

Copyright ? 九九九空中救護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7018760號-1
  • 九九九空中救護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

  • 九九九空中救護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 一级a片欧美极品,18大禁大片免费播放器,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大片